三年时间实现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三级跳”,这说的正是通过招商引资、回湘投资发展的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源华建”)。
近日,在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进长沙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清源华建董事长刘树模荣获2024年“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优秀代表”称号。清源华建为何能实现快速增长?其对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距离预约采访时间还有10分钟时,记者在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清源华建见到了刘树模,他正从衣柜中取出熨烫整齐的西服,对着镜子一遍遍整理着自己的着装。一丝不苟、井井有条便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出生于1981年的刘树模,在他17岁那年便考入了湖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随即留校工作了2年。2004年,带着对环境工程专业的求知欲望乐竞体育官网,刘树模考上了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接受更深层、更体系的学习。
也正是这段北上求学经历,让刘树模结识了4位志同道合的同窗,为日后联手创业埋下了伏笔。
2015年,彼时的刘树模早已拿到硕士学位,并先后在两家大型国企从事环境水务工作,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渠道维护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余4位同学也在各行各业摸爬滚打了七年多时间,我们5人一拍即合,在中关村创立了清源华建。”刘树模表示。
“2013年,中央相关会议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要解决黑臭水体,推进水域污泥处置。”顺应时代,借势发展成为刘树模创立清源华建的初衷。
此后5年,全国范围大兴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管网设施的完善,不仅印证了刘树模及创业团队的猜想,也让清源华建找到了发展的切入点——以物联网技术打造新型城市排水基础设施,解决城市内涝、水环境污染、污泥围城等突出“人水矛盾”问题,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城市地下管网就好比路面的交通道路。”刘树模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地下管网通流效率不仅依赖于管道的尺寸,更依赖各中枢节点的调控,“交通岔路口的合理规划搭配交通信号灯的科学调控,能显著提升通行效率。”
于是,清源华建便将优化城市排水效率、水环境污染整治的立足点瞄准了地下管网的各“关键要塞”,如地下调蓄空间、截流井、排污口等,为“毛坯”的地下管网“精装修”。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基建工作,“精装修”可真正实现“花小钱办大事”,投入有限的成本,实现更大的发展价值。这一概念的提出,让清源华建备受市场青睐,在中关村成立仅1年的时间乐竞体育官网,年营收便已超过1亿元乐竞体育官网。
面对大好的形势,刘树模及创业伙伴并未停止精进的步伐,他们深知:“建设不会一直高速进行下去,公司未来仍需转型发展,创新研发是关键。”
果不其然,2020年前后,基础设施运营时代接棒了建设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崭露头角。以智慧交通为例,各路口越来越多的摄像头和终端设备正赋能车路云智慧交通快速发展。
“在地下管网系统中,我们针对各关键节点的智能化改造,同样能提升管理效率。”刘树模表示,通过在地下管网安装各类传感器,对地下管网的液位、水质、流量等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为“截流调蓄”提供决策依据,依托大数据和先进计算的力量,还能实现对城市洪涝的提前预警。
2020年,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湘江新区挂牌营业。对于从北京中关村搬迁至长沙,不少人都抱有疑问:“你们一定是有大量的业务在长沙。”
其实不然。对于落户长沙,刘树模表示,这里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支持,能支撑企业在智慧低碳领域的研发创新与生产制造,“如今我们的设备零部件已实现了80%的属地配套供应,响应速度、研发成本、协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青年人才聚集,是清源华建落户长沙的第二个原因。“在设备研发方面,这里有大量成熟的青年人才。”如今,清源华建已拥有近140名员工,其中青年研发人才占比超40%。
据悉,2019年,就在清源华建在全国范围挑选第二总部地点时,长沙优质的营商环境给刘树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接洽到签约,仅用3个月时间,长沙对初创企业和青年企业家的重视渴求程度超乎想象。”
2024年,总投资近2亿元、占地面积达35亩的清源华建研发及装备制造总部基地投入使用。“当时企业拿的地块属于M1类工业用地,包括研发用地在内的生产配套用地都有严格的控制,不能超过7%。”刘树模回忆,在湖南湘江新区的帮助下,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反复调研商讨,最终参考深圳、苏州等地类似案例,将研发用地面积调整至总面积的近一半。
充足的研发用地落妥了,也让清源华建在研发领域的长期布局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勇气。
“年轻人在哪儿,未来就在哪儿。”刘树模说,40年前,年轻人都去深圳;20年前,年轻人都去成都;今天,年轻人都在向长沙聚集!乐竞体育官网乐竞体育官网